|
|
建筑企业必须做好新常态的战略应对 |
|
来源: 添加时间:2014/12/17 |
2014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多数专家认为,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
一是中高速。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耀8%的中高速增长。二是优结构。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 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例攀升至46.6%,新常态下,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则是负2.9%。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加速。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GDP 的比例上升,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据瑞士信贷发布的预测数据,未来5 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超过GDP 增速。三是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998 年至2008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 年降至12.2%,今年1耀5 月仅为5.8%。制造业的持续艰难表明,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四是多挑战。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有时一个点的爆发也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综合这些特征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建筑企业应该在战略层面上如何应对呢?
一要应时而为,做好中高速增长的心里准备。“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2%,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建筑业增长率高出宏观经济增长率约15 个百分点;2011 年我国经济增长9.2%,建筑业增长21%;2012 年经济增长7.8%,建筑业增长了17.8%;2013 年经济增长7.7%,建筑业增长了16.1%。可以看出,进入“十二五”以来,建筑业增长率在逐年下降,而且高于经济增长率的幅度已经持续收窄,降到了10 个百分点以下。建筑业是靠投资拉动的,在新常态下,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已从过去的52%降到现在的4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3 年8月的20.3%连续11 个月下降,今年1耀8 月降到了16.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8 个百分点。建筑业尝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甜头,享受了高增长,但现在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的影响,建筑业势必首当其冲。1耀8 月,在建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只有12.4%,增速比1耀7 月份回落0.7 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也只有14.9%,建筑业也将告别20%以上的高增长,保持中高速增长。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彻底摆脱“速度情结”,从对国家出台刺激政策、放松房地产调控、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期待中走出来,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认真研究固定资产投资调整的方向,以受不了、等不起、慢不得的心态,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大胆地调整经营结构,寻找能够进入的新施工领域,拓展建筑业主业的生存空间。
二要主动作为,力争搭上先进生产力的顺风车。7 月29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三遵循三发展”的方针,即“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饶人,规律教训人,规律惩罚人,规律也奖励人,要想发展好,就要讲规律。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退出,既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也使一些行业付出产能过剩等沉重代价,行业内企业的洗牌也将成为常态,因此,新常态下的结构优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好常态”、“富常态”。
我们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变化对建筑业结构的调整有一个预判。分产业看,我国今年1耀8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3%,增速比1~7月份提高1.2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7%,增速回落0.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2%。可以看出,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势较好,第二产业受产能过剩的影响,投资积极性比较低。因此国内建筑业的主要增长点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我国产业结构已经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增长。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23.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0.6%,增速提高1 个百分点。中国铁路总公司今年多次调增投资计划,今年的投资规模将达到8000 亿元。最近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11 方面35条政策措施,其中要求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这些工程包括铁路方面14 项,公路方面7 项,机场方面10 项,城市轨道交通方面3 项,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方面6项,水利设施建设方面10 余项。核电、页岩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方面若干项。河北今年将在交通设施建设、能源项目、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工程、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六个领域计划投资12135 亿元。这些投资项目代表了宏观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是施工企业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增长点。
三要大有作为,让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引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以人口红利的消失为例,建筑企业已经饱受人工费持续增长的煎熬,人工费亏损成为行业盈利的第一杀手。在新常态下,预计未来5 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达19%,超过GDP增速。可以预测,在新生代农民工纷纷逃避建筑业、农民工老化的大背景下,建筑人工费上涨仍将持续。建筑工业化既是施工企业被劳务公司绑架或者倒逼的无奈选择,也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据相关数据显示,工业化建筑施工工期比传统工期短35%,混凝土损耗量、钢材损耗量、施工用水均少60%,施工垃圾少80%,现场技术人员少60%,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2014 年8 月24 日是建筑业职工都应该记住的日子,这一天,10 幢3D 打印建筑在上海交付使用。10 幢小屋的建筑过程仅花费24 小时。打印建筑“油墨”中的细骨料,其80%成分是由从矿山尾矿石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中分离出的再生石、再生沙。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3D 打印建筑可节约建筑材料50%、缩短工期50%、减少人工50%。如今,BIM 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绿色施工技术、超高层施工技术等已成风起云涌之势。可以预期,建筑业的技术革命已经开始,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靠关系承揽工程的时代终将结束,科技才是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要因势而为,把握好房地产产业的发展节奏。新常态的多风险的特征在房地产业表现尤为突出,这是多年累加的结果。楼市风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销售额下降6.7%。尽管截至7 月底,46 个限购城市中已有超过半数城市放松限购,但当下楼市依然冷清。房地产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已经从去年1~7 月的25.8%和37.8%下降到今年1~8月的-8.3%和-8.9%,两项指标的降幅均比1~7 月份扩大0.7 个百分点。虽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但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较强的观望心态,投资活动更趋谨慎。许多建筑企业把房地产列为第二主业。在这样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不能固守惯性思维,要彻底与市场接轨,以销售为导向掌握开发新盘的定位和节奏,避免盲目上项目。要在项目选址、户型设计、销售策划等方面做好顾客调查,让顾客说了算,真正走进购房者的心里,满足顾客的需求。
五要奋发有为,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本届政府用“微刺激”取代了大规模投资的刺激政策,而且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将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 项以上,使得放权力度和深度不断延伸,凸显政府改革决心。建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在积极响应政府改革。一方面告别粗放经营,尝试进入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内部市场改革,完善内控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灵活性,以建立适应新时代特征的经营机制和模式。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提上日程,改革方案将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重点考核国企资产运行质量和效率,以促使国企在提高资产运行质量上多下功夫。据统计,2013 年国企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为4.43%,远低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为此,国有企业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结构调整、市场模式、混合所有制等方面筹划深度改革。建筑企业必须从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喜悦中走出来,痛下决心,走向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探索之路,彻底摆脱企业长期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资产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使企业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一方面把经济效益的提升作为工作重心,通过提升产品层次、扩大优势及前沿产品的比重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进行市场化改革,完善创新内控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施展企业的市场灵活性,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企业大发展。
|
|
|